尼采曾言:“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
談起未來,大多數人向往的是“詩和遠方”,殊不知,沒有當下的血與汗水,未來的一切絢麗都將成為泡影,轉眼間煙消云散。
一個拼搏三年的學子和大學斑斕奪目的生活相比,高中那段寒窗苦讀的歲月終究蒼白;但沒有破繭而出的掙扎,怎會有羽化成蝶的驚艷?
曾有人采訪過一所高中的高三學子,他們無不對“詩與遠方”極盡憧憬,而厭倦了艱苦且枯燥的當下。但,最清晰的腳印是走在最泥濘的路上。
那通向“詩和遠方”的康莊大道,正是由這些當下聯結而成的。真正智慧的學者,他們明白考后即忘,考過即扔,他們都明白。但,他們不怨不怒,不言不哀,而是緊握手中的筆,打下整個世界,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后悔高中三年都在題海中度過,無非是后悔在高中階段沒有把握生命的彩色。可人的一生何其漫長,想要學習才藝,拓寬生命的厚度與寬度,不是非要這三年不可。
在應該充實自己的年齡,努力填充自己,披荊斬棘,開辟出一條通往明天的路,在這條路的余程中,我們還有大把光陰去欣賞沿途的風景,葉的低語,鳥的啁鳴,一切都是曾經辛苦跋涉的饋贈。
但,若是在本應風雨兼程的年紀,貪戀路上的風光,所有留給來日的風月都會變成山崩地裂,一切都會消失殆盡。
“不要著急,不要失落,如果春天要來,大地會綠色作文網www.cdtnjx.com使它一點點完成。”這是克里爾對后輩的警醒。
誠然,苦難是成就的基石,但其實,忍受寒冬亦是為了更好的擁抱春天。
康德的一生極其簡單,他終身未娶,把全部精力都困在了哲學研究上。世人謂他不懂得享受生活,但他將自己的生活過到極簡,更是為了能夠懂得生活的意義。
為了備考日復一日地刷題,在不少人眼中枯燥乏味,甚至毫無意義的。但就像羅曼羅蘭說過的那樣:讀書也許不會馬上為你帶來什么,但書籍會讓你一點一點找到你自己。
在數字與圖形無窮無盡的排列組合中,我們擁有了縝密的思維和強大的邏輯。
在中華乃至世界幾千年來的盛衰交替中,我們洞悉了以史為鑒的智慧。
在蔚藍星球的每一寸紋路中,我們早已對腳下的土地了如指掌。
無休止的背書、做題,看似無用且蒼白,實則早已讓我們在不知不覺間有了談論“詩和遠方”的資本。
高中三年在題海中度過,換來的不只是一紙通知書,更是對萬事萬物的深度了解與先賢無窮無盡的精神財富。而這些,會將我們通向“詩與遠方”的路照得燈火通明。
一方校園,一尺課桌,三年歲月。莘莘學子坐在不足一平方的椅子上,心中卻有九千萬平方公里的自由。莎翁筆下的哈姆雷特望向遠方喊道:“即使把我關到一個果殼中,我仍可以是擁有天下疆土的王皇!”
沒有人從一出生就可以擁有詩和遠方,那前方正好的春光,皆是當下眼前的茍且換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