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的問世,搜索引擎的誕生再到更新、提優,在小小的文字框中輸入自己想要了解的,輕輕的一下點擊,五花八門的信息便鋪天蓋地的向我們涌來。點擊不光可以點擊自己想知道的,也可以選擇了解別人所關注的。可是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便是“贊”。不過,“贊”點多了,就好像一個饑餓的人一口氣吃了一大碗粥,僅僅打了個飽嗝。采納大眾化的觀點可以帶給人安全感,沒有群眾基礎的小眾好像更容易被排斥。
為點擊量多的網頁增加訪客量那是從眾行為,大多數人會選擇服從多數,而也有一小部分人信奉真理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標新立異,嘩眾取寵,為了不同而不同。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他們是把自己的眼睛遮起來行走,人們大聲叫喊,一遍遍提醒,前面是懸崖啊,他卻充耳未聞,帶著一種自以為是的自信,仿佛是個英雄,義無反顧跳下去,殊不知人們對著他的背影呼了一口暗罵道“傻子”。
其實,從眾和求異的心理都是不可取的,有思想力的人才是萬物的尺度。
點擊瀏覽社會新聞,或閱讀積極向上的內容,看到能夠給帶來正確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觀點,給這些內容點個贊,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升華,然后再努力著堅持著向自己的目標去奮斗。
選擇一條小眾的道路在迷霧中孤獨前行,雖然不知道等待著我們的是什么,雖然視覺的朦朧可能會讓我們摔得頭破血流,但我們畢竟在路上,我們也會驚奇每一個發現。
可惜的是,很多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互聯網的誕生無疑是偉大的,它所帶來的就業崗位和經濟的發展讓許多人過上了小康生活,可在有些人眼中,錢就是一切,訪客量就是錢,什么能吸引人的眼球就推送什么,于是新聞標題變成了“驚天大事件,XX喪盡天良……”“XX發生兇殺案死亡現場極其恐怖”之類的,以至于天氣預報我你都不會點開,畢竟僅標題一行文章內容已經讓我們知道想要知道的內容了。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個世界上不幸的事如此之多,當自己遇到挫折發現這個所有的人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放棄怕是說不通的,亦或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人們暴露出自己的傷口,就像陷在沼澤地里的人伸出的雙手,拉我一把吧,這是陷入困境的人心中的哭喊,來個人拉一把吧,世界綠色作文網www.cdtnjx.com是美好的啊,在訪客量沒有金錢化的時候,我想,那些滿懷愛心的從事互聯網工作者放出他們精挑細選的新聞的目的就是幫助他人吧,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變了呢?
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不再郁悶別人的苦痛,從什么時候開始,對美的被摧毀人們變得默然,更有甚者從中汲取快感,無情的將別人伸出的求助之手推開,看著希望之光一點一點暗下去,看著黑暗吞噬一條可憐的生命,看著黑暗吞噬自己的善良。
點擊時的掠奪心理促使我們關注不同尋常的事,甚至故意的顛倒黑白,于是代表正義的人身上的缺點被無限放大,被惡意捏造,董存瑞英雄被惡搞,暴走漫畫整改,抖音卻頂風作案,邱少云的名譽又遭損,這些都是曾經替我們負重前行的人啊,為了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為了人民的光明,他們永遠留在了黑暗。
精神生活的普遍庸俗化是我們時代一個明顯的事實,漫無目標,隨波逐流地點擊,反應的是人們生活的無趣和沒有目標的生活,從別人的痛苦產生快感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真情感的淡薄,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俗,大眾消費文化泛濫,娛樂性傳播為文化主流,絕無文化素養的明星和記者冒充為文化主角,幾有席卷天下之勢。
很多人都感覺到了這種俗,但停不下來點擊,訪客量就是錢,錢就是一切,他們虛浮,焦躁不安,也有智者存在于人群中,他們堅守自己的本心,帶著思想點擊,他們與時代潮流保持著一定距離,不看重奉公,而是始終不渝地思考我們該擁有什么。
每天都在點擊,訪客量里留下了默然者的痕跡,但數據會更新,他們最終會泯滅,羅曼•羅蘭說過:“這里無所謂精神的死亡或新生,因為他的光明從未消失,他只是熄滅了又在別處重新閃耀而已。”
點擊的應該是正能量,帶著思想不能拋棄的悲憫之心,曾國藩且言:“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是對人生與社會的悲憫情懷。正是處于當下對苦難的悲痛情懷中抽離出來的思考是基于“既往的回首”,也正促進了“未來”之走勢,以悲情所化悲憤之力,總是更切痛處,于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具力量。
或者,選擇點擊關閉吧,去感受春夏秋冬的美好景致,去陪伴為你奉獻一生的父母,去感謝所有對你無微不至關照的人,去和許久未聚的朋友談談心,去認真閱讀,去思考,去感受這個世界。
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