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古至今,一個人如果不愛國,他還能成什么大器?
端午節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可你知道這背后又是怎么樣一番驚天動地的故事呢?我國古代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因對國家前途感到絕望,有心報國,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約公元前340年,一個敏而好學,胸懷大志的少年因他人的花言巧語被驅逐,才能無法施展,只得在同年五月投江自殺。他正直的性格,高潔的人格,愛國的行動,他將自己滿腔憤激的情緒,發而為詩,形成了激楚的情調。這種情緒,在《九章》中表現得十分強烈。他那深厚執著的愛國熱情,在政治斗爭中追求真理等高貴品質,給后輩們做出了示范。如今,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早已成為了華夏兒女的一種民族覺醒。
“焦桐蒼郁參天立,永載英雄不綠色作文網www.cdtnjx.com朽篇。”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焦裕祿曾鼓舞蘭考縣的干部群眾,蘭考三害"內澇、風沙、鹽堿"得到有效治理。他還帶領群眾為了防風固沙栽種的泡桐樹,已培植成了河南的一個特色產業。
焦裕祿是未來所有為官參政者學習的優秀楷模,他的精神感召,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黨員干部和普通群眾,同時也是我國為官參政者最基本的道德堅守,習主席爺爺倡導堅持把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緊密結合起來。連毛主席都這樣評價他: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作為學生,我們要用心上好每一節課,只有認真掌握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在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祖國的強大需要我們齊心協力,攜手共進。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祖國是我家,中國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