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說:人之所以貴于禽獸,以禮也。而禮便是一種文明。文明不僅是人與獸的區別之一,還是人精神的財富,是一味思想的良藥,是如春風般的潤物細無聲。
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梭羅,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他們的思想在時間長河中流淌,教化世人。這種思想文明,穿過歷史的云霧,照耀萬世。而中國的孔子、孟子、莊周又何嘗不是如此。孔孟之道教人以仁,莊周之道教人以理。思想的文明在口耳相傳中給人以啟迪。孔子云:“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這些至理名言,無不在教導一代代炎黃子孫如何心守文明,外化文明。
文明不是紙上空談,應是一種社會氛圍,一種社會意識。
提起文明,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國的一種“文明”現象:中國式過馬路、排隊插隊亂扔垃圾……在學校里,有很多我們祖國未來的花朵,他們是所謂的禮節人文明人,可是他們真的全是文明人嗎?‘你媽的,找打!’你吃多了呀!’……一句句等不忍閑的話,卻大都是來自禮節人的口中。在食堂打飯,一些不守規矩的人隨便插隊,后面的人大罵‘你媽的,快滾開!’試問,這是文明人的語言嗎?而且在外國人眼里,中國雖然強大,但是人口素質偏低。要不然綠色作文網www.cdtnjx.com怎么會有中文標識“請別亂扔垃圾”?也許這些在中國人看來是“子承父業”,其實這與一個國家的發展是分不開的。日本,是一個小小的島國,然而這個小小的島國卻發展成了一個資本主義強國,這高速發展的背后卻是素養作基礎。在日本電影院,當地的人看完電影留下的場地沒有一片紙,而在中國電影院人們看完電影所留下的都是一場“戰場”。小舉動,不僅是個人素養的呈現,更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名片。
文明需要用心去承載,還應用行動去踐行。
其實文明并非高深莫測,只在我們的生活點滴之中,周恩來偉大的總理,他總是彎下腰去拾垃圾,而共產黨員雷鋒人人都知道,他是當之無愧的大文明人,這一小小舉動溫暖無數人心,一個人首先要有文明的心理,也就是說要有健康的思想,得體的舉止和優雅的語言。在面對雨天時,有人會無情咒罵這糟糕的天氣,可也有人會選擇一個屋檐欣賞雨景,享受生活的寧靜;面對佝僂的老人,有人漠然,可也有人會伸出手,攙扶起那蹣跚的身影;面對慘淡的人生,有人會自怨自艾,可也有人會唱出人間至味是清歡的詩句。于前一種人,文明只是一個空殼,散發出腐朽的氣息,而于后一種人,文明才真正有血有肉,有生命的清香
文明是一粒種子,需要我們將它埋進心中,以愛與光明澆灌,用眼睛感受善良,用思想的春風吹醒。讓文明之花在心中盛開,此花雖小,但永不凋零,此花不艷,但芬芬養人!